关于汽车之家财报的讨论正在各大平台持续发酵,我们精心筛选了最新资讯 ,希望能为您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近两年受全球经济低迷及中国车市下行影响,无论是国外品牌还是国内车企,亏损已是常态 ,这直接反映在上市车企的财报数据当中 。在3月,各大上市车企陆续公布了2019年的财报,从财报的营收状况、利润 、销量等方面的数据来看 ,喜忧参半!
进入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球汽车业带来了重创,车市将变得更加严峻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这种背景下,车企又会有什么新举措来实现持续盈利呢?
奥迪汽车:收入增长,向电动化转型
奥迪汽车发布的2019财年数据显示 ,其在去年的营业收入达到556.8亿欧元(约合4215.3亿人民币),同比实现微增,而利润为45.09亿欧元(约合341.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7.7% ,并且经营利润率也从此前的6.6%提升至8.1%。
据买车君了解,奥迪汽车在2018年就开始节源开流计划,打算在2022年前节省150亿欧元(约合1135.6亿人民币)的资金用以未来的投资与研发。该计划自启动以来 ,奥迪汽车累计节约的资金已达44亿欧元(约合333亿人民币),并已经确定了实现80%目标的具体措施 。可以说,在极为困难的2019财年 ,奥迪汽车基本实现了全财年财务目标。
展望2020年,奥迪汽车将会加强其电动化进程,计划在今年推出20余款车型 ,其中,纯电动车型的数量将达到5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将增加至12款。另外 ,到2021年底,奥迪计划在中国市场推出9款新能源汽车 。按照奥迪此前设定的目标,到2025年,奥迪电动化车型销量将占其全球销量的40%。显然 ,随着2020年新车型的逐步引入,奥迪在今年的销量或会有不错的前景。
宝马汽车:营收与利润冰火两重天
近期宝马也加大研发投入,这也导致2019年的利润下跌 。根据宝马集团近期公布2019年财务数据显示 ,宝马在去年的研发费用达59.52亿欧元。这意味着自2015年以来,宝马集团的年研发投入已连续五年超过50亿欧元。而在营收上,宝马集团在2019财年的营收达到1042.1亿欧元 ,同比增长了7.6%,息税前利润达到74.11亿欧元,同比下降17% 。
虽然研发力度加大 ,但宝马在节约资金上也不断努力,早在2017年就推出了Performance?NEXT战略。该战略会帮助宝马到2022年底节约约120亿欧元(约合942亿人民币)的支出。
据悉,宝马高额投入研发的产品主要是新能源车、电动出行、自动化 、数字化等领域。其中在新能源车方面 ,宝马计划到2023年推出25款新能源车型 。而在2025年之后,宝马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会高速增长,每年的平均增长率将达到30%以上。
兰博基尼:迎史上最好成绩
超跑品牌的销量一直都比较低迷,但兰博基尼品牌得益于Urus的助力 ,在2019年的销量和营业均实现了不错的增长,迎来了该品牌56年历史中最好的财年业绩。
据兰博基尼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了8205辆汽车 ,与2018年相比增长了43% 。其中Urus2019年在全球范围销售了4962辆,占比超60%。而Huracán和Aventador分别是2139辆和1104辆。基于销量的增长,2019年兰博基尼营业额也实现了同比28%的增幅 。从2018年的14.2亿欧元增至2019年的18.1亿欧元。
如今疫情到来 ,兰博基尼也停止了意大利的生产作业线,导致Urus、Huracans和Aventadors车型的生产和交付受到影响。不过官方对未来仍有很大的信心,并表示会继续为实现进一步可持续增长 ,以及创新技术研发努力 。
蔚来汽车:销量涨八成却亏损超百亿
目前蔚来的车型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用户量也不断增长,2019年的交付数量达到20565辆 ,和2018年相比增长81.2%。但这没有帮助蔚来实现扭亏为盈,据蔚来公布的2019年全年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的总收入为78.249亿元,同比增加58% ,净亏损为112.957亿元,同比增长17.2%。而从毛利率来看,蔚来2019全年毛利率为-15.3% ,同比下降10.1%,排除电池召回带来的负面影响,2019年毛利率为-10.9% 。
也因此 ,蔚来将提高毛利率视为2020年的核心目标之一,并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因为供应链的优化、电池包成本的持续降低 、生产规模上升和管理优化带来的车均制造费用下降 ,都有望帮助蔚来在今年的毛利率转正,甚至有望达到两位数的增幅。
江淮汽车:净利1.06亿,实现扭亏为盈
据江淮汽车日前披露的2019年财报显示 ,2019年,江淮汽车营业收入达到472.86亿元,同比下滑5.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6亿元。相比2018年的-7.86亿,江淮汽车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不过 ,在江淮汽车的营业收入中,乘用车的表现并不理想,营业收入为172.1亿 ,同比下降了12.43%,而收入增长的主要是商用车、客车和底盘等业务 。这主要是因为乘用车销量走低所致,在2019年 ,江淮汽车的乘用车销量总计达到16.2万辆,相比去年同期下滑约17.8%。
对于2020年的产销计划,江淮汽车打算产销各类整车及底盘45万辆-50万辆 ,实现6.83%-18.70%的同比增长,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550亿元,同比增长5.57%-16.13%。
江铃汽车:销量和利润都增长
在3月25日 ,江铃汽车公布了2019年年报,其在去年实现营收291.74亿元,同比增长3.27%,净利润1.48亿元 ,同比增长60.96% 。对此成绩,要归功于江铃汽车的销量上升和降本增效措施。
回顾江铃汽车2019年的市场表现,在车市整体下滑8.2%的背景下 ,江铃汽车产销均实现小幅上升。其中整车销售290058辆,总销量同比增长1.75% 。具体到车型方面,JMC系列皮卡的总销量是59486辆、JMC品牌轻型客车是35627辆 、特全顺系列商用车是45974辆。另外 ,江铃汽车在去年的总产量也有上升,为288074辆,同比上升0.44%。
进入2020年 ,受疫情影响,江铃汽车前2个月的总销量为19926辆,同比下降29.60% ,但是江铃汽车在疫情期间积极响应生产,并制定了1500辆福特全顺救护车产能计划,受此影响,福特品牌商用车在前2月的销量上涨13.52%至4384辆 ,实现逆势上扬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包括江西南昌在内的更多城市研究皮卡解禁 ,这也有望使得江铃汽车在今年的销量和营收能再创新高。
很多车企在2019年都过得不理想。如今进入2020年,疫情在大面积扩散,这会让车企变得更加艰难 ,不过这也有助它们通过改革来增加自身实力,而上文的车企也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来应对2020年的挑战,尤其是在电动化浪潮下 ,车企们纷纷大力布局电动化领域,期待未来的表现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从第三季度财报看“三十而立”的长城汽车
近日 ,《选车网》获悉,小鹏汽车于11月12日公布了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据财报显示,在第三季度小鹏汽车交付量增长266%,总收入较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4.50亿元增长342.5%。
据第三季度财报显示 ,小鹏汽车2020年第三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19.90亿元(2.93亿美元),较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4.50亿元增长342.5%,较2020年第二季度的人民币5.91亿元增长236.9% 。小鹏汽车在2020年第三季度汽车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8.98亿元(2.80亿美元) ,较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3.99亿元增长376.0%,较2020年第二季度的人民币5.41亿元增长250.8%。
在收入劲增的背后,小鹏汽车的毛利略也实现了首次转正。具体来看 ,小鹏汽车2020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4.6%,首度实现毛利转正 。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和短期投资共计人民币199.98亿元(29.45亿美元)。得益于此 ,小鹏正式拥有了自行造血的能力。
对于小鹏汽车取得的出色成绩,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作为上市后的首份季报,小鹏汽车取得了强劲的运营与财务业绩表现 ,这主要得益于P7交付量的快速上升 。小鹏汽车将继续利用其在技术方面的核心优势,加大营销力度,进一步提高生产制造能力,推进全球化战略。 ”
据显示 ,今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总交付量达8578台,同比增长265.8%,环比增长165.7%。小鹏P7第二季度交付量为325台 ,而第三季交付量达6,210台 。第三季度交付的小鹏P7车型中,98%支持XPILOT?2.5或XPILOT?3.0。这意味着,如今小鹏P7整体已经得到了时下消费者认可 ,并且在累计销量方面也已经位列造车新势力前列。
此外,在销售与服务网络方面,小鹏汽车也已初具规模 ,截至2020年9月30日,小鹏汽车销售与服务网络已包括116家销售网点和50家服务网点,覆盖58个城市;品牌的超充站已运营135座 ,覆盖50个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从9月26日起,小鹏汽车曾向全社会征集“加电合伙人”,并提供总计一亿元补贴 ,部署总计3万根目的地直流桩,形成覆盖全国的便捷 、灵活的目的地充电网络,这也代表小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服务网络将保持快速扩充态势,以此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完善且优秀的服务。
写到最后:
自8月以来,小鹏汽车动作频频 ,无论是纽交所上市、获广州凯德40亿投资,还是小鹏汽车广州制造基地的开发以及1024智能日,均向消费者展示了小鹏汽车的决心。接下来 ,相信随着小鹏汽车的进一步发展,其也将在新能源市场进一步崭露头角。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
7月13日 ,长城汽车于三十年庆生之日发布了一部名为《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微**在汽车圈刷屏。片中,董事长魏建军一句“未来会怎样?依我看,命悬一线。”更是引发许多业内人的争议 。
疫情影响下,国内众多车企都受到严重的冲击 ,营收、销量都有着明显下滑,因此魏建军这句话引发了很多车企的共鸣和思索。
不过,随着全球汽车市场逐渐复苏 ,长城汽车更是逆势上扬,在今年的第三季度交出了一份不错的财报成绩单。
10月23日,长城汽车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 。数据显示 ,长城汽车营业总收入262.1亿元,同比大涨23.6%,环比增长11.5% ,净利润达到14.4亿元,同比涨幅2.9%,实现毛利率19% ,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整车销量28.6万辆,同比飙升23.9%。而今年1-9月,长城汽车已经实现营业总收入621.4亿元 ,A股市场总市值已经突破2000亿元大关,近几个月,股价翻了近一倍 ,这样的成绩在疫情影响、市场萎缩等不利因素影响下,难能可贵。?
财报中可以看出,企业销售毛利率有着明显改善 。其中原因可能是长城汽车实现了三大新技术平台的生产 ,有效降低了单车成本,快速增长的销量带动规模效应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单车毛利远超SUV的皮卡销量大幅提升也使得公司整体利润率增长提速。
不过 ,财报中也显示,长城三个季度净利润均低于预期,财务和销售费用有较大增加 。除去疫情影响 、汇率波动的因素外 ,分析很大因素还是企业研发成本和销售量提升的关系。
作为一家传统车企,长城似乎一直在寻找突破自我的转型之路,这其中关键就是持续赋能产品升级的“过度投入 ”研发理念。财报显示,长城在第三季度研发费用6.7亿元 ,同比增长21.3%,而过去的9个月,研发费用已达19亿元 ,同比增长28.5%。占整个集团营收的3.0% 。
7月20日,长城汽车就重磅发布了“柠檬”、“坦克”、“咖啡智能 ”三大技术平台,并相继应用在第三代哈弗H6 、哈弗大狗、WEY坦克300等新车上。可以说 ,正是长城在长期“新四化”科技深耕中,技术成熟的产品使得旗下的产品更具有竞争力。
长期以来,长城汽车通过技术研发不断发掘新的动力总成潜力 ,推出了包括?4N20?发动机、9DCT变速器 、6001?系列电驱动在内的新一代动力总成技术产品,在动力系统、油耗、排放等多个领域都有着不俗表现 。
尤其是新能源车领域,长城的电池技术从“卷时代”跨入“叠时代 ” ,寿命更久 、能量密度更高,特别是全球首款无钴材料和四元材料电芯更是长城新技术提升的直接证明。
在长城汽车科技化最为关注的智慧出行领域,走在了国内汽车行业的前列。已推出的全息驾驶系统、智能座舱、5G远程无人驾驶 、全自动代客泊车、L4级别城市自动驾驶以及车载健康检测系统,不仅已经成功应用在多个车型 ,更全面展示了科技在未来出行方面的应用和改变 。
积极自我变革的长城汽车在包括产品、营销创变上达到了销量和业绩的不断增长。旗下各个系列产品销量在汽车市场可谓是捷报频传。
基于全新技术平台打造的新车层出不穷,如7月以来,长城旗下第三代哈弗H6、哈弗大狗 、哈弗初恋、WEY坦克300、VV7?GT 、欧拉猫系家族、潮派、长城炮改装车型黑弹 、电装炮等新车型陆续在车展和市场亮相 。
其中哈弗三季度销售18.3万辆 ,同比增长8.5%;WEY品牌销售2.4万辆,同比增长3%,欧拉和长城皮卡更是在第三季度同比涨幅分别达到179.9%和93.2%。而长城积极拓展的海外市场在整个三季度也累计出口超过4万辆。
其搭载了全新平台技术的第三代哈弗H6凭借良好口碑以近4万辆的月销在国内SUV市场几乎是碾压性的存在 。
而新能源车偶旗下的欧拉猫系家族 ,以“引流-直播导购-组合优惠-零接触试驾-全渠道下单”的创新营销模式吸引了很多年轻用户圈粉丝。第三季度中,欧拉旗下黑猫、白猫销量共计达1.2万辆,远超同期。
就连长城皮卡旗下的长城炮也连续5个月销量过万 ,再次蝉联皮卡市场销售冠军,1-9月市占率近50%,成功帮助品牌实现数据的追赶。
根据长城汽车宣布的2020年总销量为102万辆 ,而前三个季度数据显示,目前已经完成了销量目标的66.8%,累计售出680,690辆,距离年度目标仅差34万辆 。相信在随后三个月 ,伴随更多新品上市的长城汽车完成全年目标应该不算太难。
必须看到,长城的第三季度财报虽然看上去很美,但是自身依旧有重重困局存在。魏建军那句“命悬一线”表述也未必是危言耸听 。
虽然财报上看 ,长城旗下各个产品都有了大幅增长。特别是SUV市场上靠着火热的哈弗系列带动了品牌销售的走暖,可几乎无轿车产品的窘境、新能源车销量波动不稳定等困局下,和同为竞争对手的吉利 、长安相比 ,长城汽车在体量上并不占优。?
况且长城汽车销量的增长,是以舍弃利润的代价取得的 。一季度一来长城旗下单车的毛利和毛利率持续下滑,薄利多销的套路虽能获得不错的业绩 ,但是从车企自身来说,陷入销量为王的模式,将很容易造成整个产业结构的失衡。
失衡的远不是销量 ,还有至关重要的人才储备。从2018年开始,长城汽车接连曝出高管离职的新闻,惹出了不少非议 。先是2018年10月,长城汽车WEY品牌CEO严思离职 ,12月副总经理郝建军离职;到一年后的仅仅呆了五个月的副总裁刘智丰离职加盟吉利,再到副总裁、WEY品牌营销总经理柳燕离职进入汽车工业协会;以及今年7月长城汽车副总裁、欧拉品牌总经理宁述勇离职。
两年内,几乎所有空降的高管都走差不多了 ,长城汽车似乎陷入了“留不住人 ”的窘境,只能从内部慢慢开始培养,专业人才的匮乏将是制约长城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中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几十年岁月里 ,许多自主汽车品牌有的高举大旗还在艰难前行,有的取得了一些成绩却沾沾自喜,却因不思进取倒在了途中 。
“三十而立”的长城汽车 ,面对汽车行业竞争加剧,疫情背景下的全球经济下滑,以及造车新势力和外资品牌的多重压力 ,前路依旧波诡云谲。
正如短片中,董事长魏建军所说,“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成功了 ,每一个成功的过去,都可能把未来绊住;如果,我们还看不到颠覆性的变化 ,那被颠覆的,一定是我们;如果,我们不敢冲破规则 ,那么规则很快就变成创造的牢笼。”
看得出,在世界汽车产业变革的惊涛骇浪中,“颠覆思想”必将是长城汽车持之以恒的动力 ,不断以科技激发企业生命力,坚持用户思维,丰富产品矩阵 ,以更加创新 、开放的眼光与行动进行企业的品牌赋能。
“没有退路,才见出路 ”这是短片中最后的结尾,相信具有强烈忧患意识和不断自我变革的长城汽车,以三十年的历史积淀和不断反思的态度 ,在下一个三十年能否成为全球影响力的知名汽车品牌,我们拭目以待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本文已完
近两年受全球经济低迷及中国车市下行影响 ,无论是国外品牌还是国内车企,亏损已是常态,这直接反映在上市车企的财报数据当中。在3月 ,各大上市车企陆续公布了2019年的财报,从财报的营收状况、利润、销量等方面的数据来看,喜忧参半!
进入2020年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球汽车业带来了重创,车市将变得更加严峻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背景下 ,车企又会有什么新举措来实现持续盈利呢?
奥迪汽车:收入增长,向电动化转型
奥迪汽车发布的2019财年数据显示,其在去年的营业收入达到556.8亿欧元(约合4215.3亿人民币),同比实现微增 ,而利润为45.09亿欧元(约合341.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7.7%,并且经营利润率也从此前的6.6%提升至8.1% 。
据买车君了解 ,奥迪汽车在2018年就开始节源开流计划,打算在2022年前节省150亿欧元(约合1135.6亿人民币)的资金用以未来的投资与研发。该计划自启动以来,奥迪汽车累计节约的资金已达44亿欧元(约合333亿人民币) ,并已经确定了实现80%目标的具体措施。可以说,在极为困难的2019财年,奥迪汽车基本实现了全财年财务目标 。
展望2020年 ,奥迪汽车将会加强其电动化进程,计划在今年推出20余款车型,其中 ,纯电动车型的数量将达到5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将增加至12款。另外,到2021年底,奥迪计划在中国市场推出9款新能源汽车。按照奥迪此前设定的目标 ,到2025年,奥迪电动化车型销量将占其全球销量的40% 。显然,随着2020年新车型的逐步引入 ,奥迪在今年的销量或会有不错的前景。
宝马汽车:营收与利润冰火两重天
近期宝马也加大研发投入,这也导致2019年的利润下跌。根据宝马集团近期公布2019年财务数据显示,宝马在去年的研发费用达59.52亿欧元 。这意味着自2015年以来 ,宝马集团的年研发投入已连续五年超过50亿欧元。而在营收上,宝马集团在2019财年的营收达到1042.1亿欧元,同比增长了7.6% ,息税前利润达到74.11亿欧元,同比下降17%。
虽然研发力度加大,但宝马在节约资金上也不断努力 ,早在2017年就推出了Performance?NEXT战略。该战略会帮助宝马到2022年底节约约120亿欧元(约合942亿人民币)的支出 。
据悉,宝马高额投入研发的产品主要是新能源车、电动出行 、自动化、数字化等领域。其中在新能源车方面,宝马计划到2023年推出25款新能源车型。而在2025年之后,宝马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会高速增长 ,每年的平均增长率将达到30%以上 。
兰博基尼:迎史上最好成绩
超跑品牌的销量一直都比较低迷,但兰博基尼品牌得益于Urus的助力,在2019年的销量和营业均实现了不错的增长 ,迎来了该品牌56年历史中最好的财年业绩。
据兰博基尼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了8205辆汽车,与2018年相比增长了43%。其中Urus2019年在全球范围销售了4962辆 ,占比超60% 。而Huracán和Aventador分别是2139辆和1104辆。基于销量的增长,2019年兰博基尼营业额也实现了同比28%的增幅。从2018年的14.2亿欧元增至2019年的18.1亿欧元 。
如今疫情到来,兰博基尼也停止了意大利的生产作业线 ,导致Urus、Huracans和Aventadors车型的生产和交付受到影响。不过官方对未来仍有很大的信心,并表示会继续为实现进一步可持续增长,以及创新技术研发努力。
蔚来汽车:销量涨八成却亏损超百亿
目前蔚来的车型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 ,用户量也不断增长,2019年的交付数量达到20565辆,和2018年相比增长81.2% 。但这没有帮助蔚来实现扭亏为盈,据蔚来公布的2019年全年财报数据显示 ,2019年的总收入为78.249亿元,同比增加58%,净亏损为112.957亿元 ,同比增长17.2%。而从毛利率来看,蔚来2019全年毛利率为-15.3%,同比下降10.1% ,排除电池召回带来的负面影响,2019年毛利率为-10.9%。
也因此,蔚来将提高毛利率视为2020年的核心目标之一 ,并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因为供应链的优化 、电池包成本的持续降低、生产规模上升和管理优化带来的车均制造费用下降,都有望帮助蔚来在今年的毛利率转正 ,甚至有望达到两位数的增幅。
江淮汽车:净利1.06亿,实现扭亏为盈
据江淮汽车日前披露的2019年财报显示,2019年,江淮汽车营业收入达到472.86亿元 ,同比下滑5.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6亿元 。相比2018年的-7.86亿,江淮汽车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不过,在江淮汽车的营业收入中 ,乘用车的表现并不理想,营业收入为172.1亿,同比下降了12.43% ,而收入增长的主要是商用车、客车和底盘等业务。这主要是因为乘用车销量走低所致,在2019年,江淮汽车的乘用车销量总计达到16.2万辆 ,相比去年同期下滑约17.8% 。
对于2020年的产销计划,江淮汽车打算产销各类整车及底盘45万辆-50万辆,实现6.83%-18.70%的同比增长 ,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550亿元,同比增长5.57%-16.13%。
江铃汽车:销量和利润都增长
在3月25日,江铃汽车公布了2019年年报,其在去年实现营收291.74亿元 ,同比增长3.27%,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60.96%。对此成绩 ,要归功于江铃汽车的销量上升和降本增效措施 。
回顾江铃汽车2019年的市场表现,在车市整体下滑8.2%的背景下,江铃汽车产销均实现小幅上升。其中整车销售290058辆 ,总销量同比增长1.75%。具体到车型方面,JMC系列皮卡的总销量是59486辆 、JMC品牌轻型客车是35627辆、特全顺系列商用车是45974辆 。另外,江铃汽车在去年的总产量也有上升 ,为288074辆,同比上升0.44%。
进入2020年,受疫情影响 ,江铃汽车前2个月的总销量为19926辆,同比下降29.60%,但是江铃汽车在疫情期间积极响应生产,并制定了1500辆福特全顺救护车产能计划 ,受此影响,福特品牌商用车在前2月的销量上涨13.52%至4384辆,实现逆势上扬。值得一提的是 ,在2020年,包括江西南昌在内的更多城市研究皮卡解禁,这也有望使得江铃汽车在今年的销量和营收能再创新高 。
很多车企在2019年都过得不理想。如今进入2020年 ,疫情在大面积扩散,这会让车企变得更加艰难,不过这也有助它们通过改革来增加自身实力 ,而上文的车企也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来应对2020年的挑战,尤其是在电动化浪潮下,车企们纷纷大力布局电动化领域 ,期待未来的表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从第三季度财报看“三十而立”的长城汽车
近日,《选车网》获悉,小鹏汽车于11月12日公布了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 。据财报显示 ,在第三季度小鹏汽车交付量增长266%,总收入较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4.50亿元增长342.5%。
据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小鹏汽车2020年第三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19.90亿元(2.93亿美元) ,较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4.50亿元增长342.5%,较2020年第二季度的人民币5.91亿元增长236.9%。小鹏汽车在2020年第三季度汽车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8.98亿元(2.80亿美元),较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3.99亿元增长376.0% ,较2020年第二季度的人民币5.41亿元增长250.8% 。
在收入劲增的背后,小鹏汽车的毛利略也实现了首次转正。具体来看,小鹏汽车2020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4.6% ,首度实现毛利转正。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 、受限资金和短期投资共计人民币199.98亿元(29.45亿美元) 。得益于此,小鹏正式拥有了自行造血的能力。
对于小鹏汽车取得的出色成绩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作为上市后的首份季报,小鹏汽车取得了强劲的运营与财务业绩表现,这主要得益于P7交付量的快速上升。小鹏汽车将继续利用其在技术方面的核心优势,加大营销力度 ,进一步提高生产制造能力,推进全球化战略 。”
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总交付量达8578台 ,同比增长265.8%,环比增长165.7%。小鹏P7第二季度交付量为325台,而第三季交付量达6,210台。第三季度交付的小鹏P7车型中 ,98%支持XPILOT?2.5或XPILOT?3.0 。这意味着,如今小鹏P7整体已经得到了时下消费者认可,并且在累计销量方面也已经位列造车新势力前列。
此外 ,在销售与服务网络方面,小鹏汽车也已初具规模,截至2020年9月30日 ,小鹏汽车销售与服务网络已包括116家销售网点和50家服务网点,覆盖58个城市;品牌的超充站已运营135座,覆盖50个城市。值得一提的是,从9月26日起 ,小鹏汽车曾向全社会征集“加电合伙人 ”,并提供总计一亿元补贴,部署总计3万根目的地直流桩 ,形成覆盖全国的便捷、灵活的目的地充电网络,这也代表小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服务网络将保持快速扩充态势 ,以此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完善且优秀的服务。
写到最后:
自8月以来,小鹏汽车动作频频,无论是纽交所上市、获广州凯德40亿投资 ,还是小鹏汽车广州制造基地的开发以及1024智能日,均向消费者展示了小鹏汽车的决心 。接下来,相信随着小鹏汽车的进一步发展 ,其也将在新能源市场进一步崭露头角。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月13日,长城汽车于三十年庆生之日发布了一部名为《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微**在汽车圈刷屏 。片中,董事长魏建军一句“未来会怎样?依我看 ,命悬一线。”更是引发许多业内人的争议。
疫情影响下,国内众多车企都受到严重的冲击,营收 、销量都有着明显下滑 ,因此魏建军这句话引发了很多车企的共鸣和思索 。
不过,随着全球汽车市场逐渐复苏,长城汽车更是逆势上扬 ,在今年的第三季度交出了一份不错的财报成绩单。
10月23日,长城汽车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长城汽车营业总收入262.1亿元 ,同比大涨23.6%,环比增长11.5%,净利润达到14.4亿元 ,同比涨幅2.9%,实现毛利率19%,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整车销量28.6万辆 ,同比飙升23.9% 。而今年1-9月,长城汽车已经实现营业总收入621.4亿元,A股市场总市值已经突破2000亿元大关 ,近几个月,股价翻了近一倍,这样的成绩在疫情影响、市场萎缩等不利因素影响下 ,难能可贵。?
财报中可以看出,企业销售毛利率有着明显改善。其中原因可能是长城汽车实现了三大新技术平台的生产,有效降低了单车成本 ,快速增长的销量带动规模效应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单车毛利远超SUV的皮卡销量大幅提升也使得公司整体利润率增长提速。
不过,财报中也显示 ,长城三个季度净利润均低于预期,财务和销售费用有较大增加。除去疫情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外,分析很大因素还是企业研发成本和销售量提升的关系。
作为一家传统车企,长城似乎一直在寻找突破自我的转型之路 ,这其中关键就是持续赋能产品升级的“过度投入”研发理念 。财报显示,长城在第三季度研发费用6.7亿元,同比增长21.3% ,而过去的9个月,研发费用已达19亿元,同比增长28.5%。占整个集团营收的3.0%。
7月20日 ,长城汽车就重磅发布了“柠檬 ”、“坦克” 、“咖啡智能”三大技术平台,并相继应用在第三代哈弗H6、哈弗大狗、WEY坦克300等新车上 。可以说,正是长城在长期“新四化 ”科技深耕中 ,技术成熟的产品使得旗下的产品更具有竞争力。
长期以来,长城汽车通过技术研发不断发掘新的动力总成潜力,推出了包括?4N20?发动机 、9DCT变速器、6001?系列电驱动在内的新一代动力总成技术产品 ,在动力系统、油耗 、排放等多个领域都有着不俗表现。
尤其是新能源车领域,长城的电池技术从“卷时代”跨入“叠时代”,寿命更久、能量密度更高,特别是全球首款无钴材料和四元材料电芯更是长城新技术提升的直接证明 。
在长城汽车科技化最为关注的智慧出行领域 ,走在了国内汽车行业的前列。已推出的全息驾驶系统、智能座舱 、5G远程无人驾驶、全自动代客泊车、L4级别城市自动驾驶以及车载健康检测系统,不仅已经成功应用在多个车型,更全面展示了科技在未来出行方面的应用和改变。
积极自我变革的长城汽车在包括产品 、营销创变上达到了销量和业绩的不断增长 。旗下各个系列产品销量在汽车市场可谓是捷报频传。
基于全新技术平台打造的新车层出不穷 ,如7月以来,长城旗下第三代哈弗H6、哈弗大狗、哈弗初恋、WEY坦克300 、VV7?GT、欧拉猫系家族、潮派 、长城炮改装车型黑弹、电装炮等新车型陆续在车展和市场亮相。
其中哈弗三季度销售18.3万辆,同比增长8.5%;WEY品牌销售2.4万辆 ,同比增长3%,欧拉和长城皮卡更是在第三季度同比涨幅分别达到179.9%和93.2% 。而长城积极拓展的海外市场在整个三季度也累计出口超过4万辆。
其搭载了全新平台技术的第三代哈弗H6凭借良好口碑以近4万辆的月销在国内SUV市场几乎是碾压性的存在。
而新能源车偶旗下的欧拉猫系家族,以“引流-直播导购-组合优惠-零接触试驾-全渠道下单 ”的创新营销模式吸引了很多年轻用户圈粉丝。第三季度中 ,欧拉旗下黑猫、白猫销量共计达1.2万辆,远超同期 。
就连长城皮卡旗下的长城炮也连续5个月销量过万,再次蝉联皮卡市场销售冠军 ,1-9月市占率近50%,成功帮助品牌实现数据的追赶。
根据长城汽车宣布的2020年总销量为102万辆,而前三个季度数据显示,目前已经完成了销量目标的66.8% ,累计售出680,690辆,距离年度目标仅差34万辆。相信在随后三个月,伴随更多新品上市的长城汽车完成全年目标应该不算太难 。
必须看到 ,长城的第三季度财报虽然看上去很美,但是自身依旧有重重困局存在。魏建军那句“命悬一线”表述也未必是危言耸听。
虽然财报上看,长城旗下各个产品都有了大幅增长 。特别是SUV市场上靠着火热的哈弗系列带动了品牌销售的走暖 ,可几乎无轿车产品的窘境 、新能源车销量波动不稳定等困局下,和同为竞争对手的吉利、长安相比,长城汽车在体量上并不占优。?
况且长城汽车销量的增长 ,是以舍弃利润的代价取得的。一季度一来长城旗下单车的毛利和毛利率持续下滑,薄利多销的套路虽能获得不错的业绩,但是从车企自身来说 ,陷入销量为王的模式,将很容易造成整个产业结构的失衡 。
失衡的远不是销量,还有至关重要的人才储备。从2018年开始,长城汽车接连曝出高管离职的新闻 ,惹出了不少非议。先是2018年10月,长城汽车WEY品牌CEO严思离职,12月副总经理郝建军离职;到一年后的仅仅呆了五个月的副总裁刘智丰离职加盟吉利 ,再到副总裁、WEY品牌营销总经理柳燕离职进入汽车工业协会;以及今年7月长城汽车副总裁 、欧拉品牌总经理宁述勇离职 。
两年内,几乎所有空降的高管都走差不多了,长城汽车似乎陷入了“留不住人”的窘境 ,只能从内部慢慢开始培养,专业人才的匮乏将是制约长城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中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几十年岁月里,许多自主汽车品牌有的高举大旗还在艰难前行 ,有的取得了一些成绩却沾沾自喜,却因不思进取倒在了途中。
“三十而立”的长城汽车,面对汽车行业竞争加剧 ,疫情背景下的全球经济下滑,以及造车新势力和外资品牌的多重压力,前路依旧波诡云谲。
正如短片中,董事长魏建军所说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成功了,每一个成功的过去 ,都可能把未来绊住;如果,我们还看不到颠覆性的变化,那被颠覆的 ,一定是我们;如果,我们不敢冲破规则,那么规则很快就变成创造的牢笼 。 ”
看得出 ,在世界汽车产业变革的惊涛骇浪中,“颠覆思想”必将是长城汽车持之以恒的动力,不断以科技激发企业生命力 ,坚持用户思维,丰富产品矩阵,以更加创新、开放的眼光与行动进行企业的品牌赋能。
“没有退路,才见出路”这是短片中最后的结尾 ,相信具有强烈忧患意识和不断自我变革的长城汽车,以三十年的历史积淀和不断反思的态度,在下一个三十年能否成为全球影响力的知名汽车品牌 ,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
呈现汽车之家财报的核心内容解析,若这些分析对您的工作或学习有所助益 ,建议您将本站加入书签以便后续查阅。本文来自作者[juekouxuan]投稿,不代表屠杀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sja.com.cn/toutiao/143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屠杀号的签约作者“juekouxuan”
本文概览:关于汽车之家财报的讨论正在各大平台持续发酵,我们精心筛选了最新资讯,希望能为您带来实质性的帮助。近两年受全球经济低迷及中国车市下行影响,无论是国外品牌还是国内车企,亏损已是常...
文章不错《汽车之家财报》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