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厢镇的旅游资源的讨论正在各大平台持续发酵,我们精心筛选了最新资讯 ,希望能为您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城厢开发较早,据考古调查,早在40 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 。至今,镇境内仍保存着诸多文物古迹。
民国28年(1939年)和1955年,集美学校、省文管会泉州办事处与县文化管理部门先后在土楼村顶园山南坡发现5个唐朝贵族墓 ,出土唐瓷明器124件。墓中出土的古砖,印有“上柱国刺史武吕,乾封三年中”12字 。乾封三年系公元667年,比安溪置县还早288年。据《唐书·礼乐志》载:“上柱国为正二品 ” ,爵位很高。此外,“未有安溪县,先有廖长官”之称的廖俨 ,墓葬员宅村埔土寻,土名“乌鸦墓”,1985年10月被安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在安溪县城西侧2.5公里处的城厢镇同美村有座名山 ,名叫阆山,主峰海拔500余米,因山势似蹙浪而来 ,故又名“浪来山 ”。在阆山海拔400米处的卧狮形岩上有座古刹,称 阆苑岩。岩始建于唐,岩中主奉阆苑祖师(菩提达摩圆觉禅) ,为安溪名岩之一。在岩宇北侧,有一峭拔石笋,高15.8米,周长18.3米 ,色如琥珀;上覆一石,面平可坐十多人;石笋与石崖仅裂一罅,岈然成洞 ,“夏至”日西照,光芒穿洞而出,蔚为奇观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游览至此 ,标题“阆岩夕照”,为“清溪八景 ”之一。其中值得一书的是,历史上的阆苑岩曾以产白茶而闻名。岩宇北侧石笋与崖壁间原有古白茶数株 ,茶质特异,叶有白毛,泡而无色 ,其味奇香,价格昂贵,故岩寺大殿大门阴镌着一副古茶联:“白茶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 。”是研究安溪茶史的重要例证 ,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1985年10月,阆苑岩被安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阆苑岩风景区被列入安溪一日游精品路线——茶都风光线 ,香客 、游客纷至沓来,千年古刹成为人们朝圣、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
土楼村南山之麓有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39年)的千年古刹宗教院,是安溪置县之前已经兴建的少数佛寺之一 ,又是县境内最早传播宗教经典文化的发祥圣地。寺院建于“龙霞出海”穴位之上,初名龙霞寺,奉祀释迦牟尼和观音菩萨 ,宋时增奉清水祖师。世传朱熹游览安溪胜景时,曾称赞宗教院为“状元圣地” 。
仙苑村至今保存有“仙苑 ”碑,碑面阴镌“仙苑”二字 ,笔法苍劲,署款“晦翁书”,碑背阴楷:“此碑原在薛坂,相传没潭中 ,每夜有光,渔人以为怪,采得之乃出 ,置磐石上。其渡遂以‘仙苑’名。丙申书院成徙此 。 ”后署“邑令曾之传记”。民国期间,书院废,碑仍归立于古仙苑渡头旁的小山包上。
在县城南部城厢镇砖文村绿树成阴的五美山麓 ,有座始建于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的道观,名为福美宫(又称福尔宫 、福尾宫,后人以闽南方言“美”与“尾 ”近音而改称今名) ,崇祀玄武大帝。福美宫建在“风水”所说的“龟穴”上,聚天地精华,得山水灵气 ,自建成就非常灵应,求者无虚日 。清乾隆《安溪县志》载:“康熙年间,白头贼蔡寅攻城,里人祷于神 ,扶乩批示,有‘六桥烧断无人烟,明日西方失大将’之语。次日 ,贼断龙津浮桥十八艘,贼骁将攻城,果中炮死。人服其灵 。 ”早在明清时期 ,福美宫玄武大帝就作为乡人的信奉之神,随着安溪乡亲入台开拓而分炉至台湾、金门等地,先后兴建了诸多分庙。历经沧桑的福美宫印证了安台文化一脉相承 ,源远流长,对研究闽台道教文化交流提供重要的实物例证。1996年12月30日,福美宫被安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城厢还有许多远近知名的寺庙和文物古迹。奉祀由民及神的打虎英雄的灵著庙 ,位于员宅村埔土寻,五代时由小溪场长官廖俨建,是置县前安溪兴建的少数道观之一。始建于唐大顺中(890—891年)的显应庙,位于砖文村 ,奉祀感应尊王诸神;1986年重建显应庙时,出土“郡主墓道”碑刻,推断为唐中后期遗物 ,说明城厢厚安一带曾埋葬过皇亲国戚 。闽王王审知建左都营于砖文村柳亭。路英村出土宋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余克济先祖墓碑“余氏祖茔”。厚安谢氏家庙右侧有一处地名后詹埔,并称后詹井,相传是开先县令詹敦仁居住于厚安时所凿 。路英村南山下有一处地名产坑 ,是唐末名士周朴隐居之地。元代厚安各族人先后建午峰岩、三峰岩 、大峰岩,所奉祀伽蓝尊王,即周朴化身。
石岛的旅游资源
法显 ,俗姓龚,平阳郡武阳(山西临汾)人。幼年时,三个兄弟先后夭折 ,父母惟恐法显也遭遇不测,在三岁时就让他剃度为沙弥,但仍住在家中 。后因患病将死,才将他送往寺院。病愈之后 ,法显就不再返回俗家。二十岁受具足戒,慨叹律藏残缺,因而发愿前往西域、印度寻求戒律原典 。法显在佛教史上 ,不独为佛教的高僧,在我国留学史上也是空前的第一人,他对民族文化贡献与影响 ,可说是光耀千古。
西行
东晋隆安三年(三九九),法显约同慧景、道整、慧应 、慧嵬等人,由长安出发 ,取道河西走廊,行到张掖。适逢张掖大乱,道路不通 ,张掖王慇勤挽留,竭诚护持供养他,法显因而在此结夏安居 。
在张掖期间,一行人又加入了智严、慧简、僧绍 、宝云、僧景等人 ,彼此结伴,向西前进至敦煌。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一出敦煌 ,就是一片广大无垠的沙漠,幸而当时有太守李浩供给横渡沙漠的资粮,法显等人于是与智严、宝云等分别随使先行。沙漠之中 ,气候酷热,多恶风,沿途所经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目所极 ,茫然一片,只凭偶尔见到的枯骨为标帜 。后经鄯善国(今新疆鄯善) 、乌夷国(今新疆焉耆),与宝云等一行人相逢。当时的乌夷国奉行小乘教,一般居民不知礼仪 ,拒绝资助求法的费用,智严、慧简、慧嵬遂转向高昌(今新疆吐鲁番)求助,而法显等人则得到符公孙的供给 ,又继续向西南方前进。
在杳无人烟的沙漠中横渡,实为艰难困苦,一行人走了一个多月后 ,终于到达于阗国(今新疆和阗) 。此地物产丰饶,人民信仰大乘佛法,法显等人因而受到优厚的礼遇。不久 ,慧景 、道整随着慧达先出发前往竭叉国,法显等人则滞留在于阗国三个月,主要是为了观看从四月一日到十四日的行像盛会。结束后 ,僧绍独自一人随胡僧到罽宾,法显等人则经子合国,南行入葱岭,到达麾国过夏。其后 ,法显等人再翻山越岭,经过了二十五天,到达与印度接境的竭叉国 ,与慧景等人会合,并参加国王所举行的五年大施会 。
东晋安帝元兴元年(四○二),法显等人向北印度前进 ,越过葱岭,地势惊险,常有恶龙吐毒风 ,又经年飘雪,当地人称为雪山。到北印度境内的阮历国后,一行人又沿着葱岭向西南行 ,山路崎岖,千仞石壁,万丈绝崖。法显等人战战兢兢地攀过了七百多所简陋艰险的梯道,踏踩绳桥 ,越印度河,到达乌苌国,在此结夏安居 。然后南下 ,历宿呵多国、犍陀卫国、竺刹尸罗国,到弗楼沙国,其间 ,僧景 、宝云随慧达回国,慧应在此病故。法显独自前往那竭国,与慧景、道整会和 ,并在这里度过严寒的冬天。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四○五),他再回到巴连弗邑,广为搜求经律 ,当时的北印度诸国皆用口传,并无经本可抄,因此法显再到中印度,在城邑的摩诃僧伽蓝取得《摩诃僧只律》 。据说 ,这就是只洹精舍所传的律本,十八部律由其衍生而出,是佛陀在世时 ,大众所共同奉行的法规。此外,他又得到《萨婆多部钞律》七千偈、《杂阿毗昙心论》六千偈、《綖经》二千五百偈 、《方等般泥洹经》五千偈及《摩诃僧只阿毗昙论》。法显在印度停留期间,也用心学习梵文与梵语 ,抄得经律等,达成他入印度求律的目的与愿望 。
同行的道整,远来印度的本意虽然是在求得戒律 ,但目睹僧团的法则及众僧的威仪严正,深受感动,因而决心留住于此。法显则坚持要把戒律流通到汉土为目的 ,只好独自一人回国。法显沿着恒河东下,经瞻波国,于义熙四年到达东印度的印多摩利帝国,停留两年之后 ,泛海前往狮子国(今斯里兰卡) 。在狮子国停留两年,得到《弥沙塞律》及《长阿含经》、《杂阿含经》、《杂藏》等梵本各一部。
东归
义熙七年,法显搭乘载有二百余人的商船泛海东行归国 ,遇风飘泊九十日至耶婆提国(爪哇),在此住了五个月。
义熙八年,法显再搭乘贸易商船 ,航向广州,又遇暴风,经八十余日 ,才到达长广郡界的崂山(山东青岛)。法显登陆后,青州太守李嶷遣使迎请法显到郡城,热忱款待 ,法显在此住了一冬一夏 。
法显从长安出发时,已经是六十岁左右的「耳顺」之年,一路西行,经六年到达印度中部 ,停留六年,归程经狮子国等地,又三年才回到青州 ,前后已经过了十五年,游历三十国。
义熙九年,法显到京都建康 ,在道场寺与佛驮跋陀罗从事翻译,前后译出《摩诃僧只律》四十卷 、《僧只比丘戒本》一卷、《僧尼戒本》一卷、《大般泥洹经》六卷 、《杂藏经》、《杂阿毘昙心论》等,共计百万余言。
法显在建康居住数年后 ,再转往荆州(今湖北江陵)的辛寺,在此圆寂,享寿八十六岁 。
作品
著《佛国记》(又称《法显传》)。译《摩诃僧只律》四十卷、《僧只比丘戒本》一卷 、《僧尼戒本》一卷、《大般泥洹经》六卷、《杂藏经》 、《杂阿毘昙心论》等 ,共计百万余言。
《佛国记》记载求法经验、见闻及游历各国的风土民情、佛教状况等,提供后人西行求法的指南 。这本书是我国僧侣旅游印度传记中,现存最古的典籍。书中内容保存有关西域诸国的古代史地资料,为研究西域及南亚地区的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至今 ,《佛国记》仍是世人公认的不朽之作,近代并有英 、法、德等译本,备受各国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的重视 。
后世影响
东晋末年 ,受法显影响,西行求法者络绎不绝,如康法朗、慧叡 、智猛等人西行。南北朝时代西行求法者更为盛行 ,有昙无竭、昙朗一行二十五人、法力等三人 、宝暹一行八人,及道普、道泰、法盛 、慧览、道药、法献 、惠生、云启等,均独自西行。其中较有成就者 ,以昙无竭为代表 。
石岛名胜古迹众多。石岛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名胜古迹众多。赤山法华院由韩国人张保皋建于唐代 ,日本高僧圆仁法师曾在此修行多年,是中、日、韩三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1993年韩国崔珉子女士投资 、前任总统金泳三题字的“张保皋纪念塔 ”,现已成为许多韩国及日本友人的朝圣之地 。此外还有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凝聚石岛千百年来海文化的天后宫,有奇石峥嵘、云雾缭绕的天门潭 ,有万米银滩石岛湾海水浴场,有著名的画村牧云庵、渔村大鱼岛 、花村车脚河等20多处人文自然景观及赤山山脉的“送将口”、“武将地”、“养马夼”等正在开发的40多景点。2012年接待中外游客144.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9亿元。
石岛赤山风景区
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 。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 、石岛管理区境内 ,方圆12.8平方公里,东面隔黄海与韩国遥遥相望,被誉为是“佛教圣地 ”、“森林公园”、“大明圣境” 、“海岛民俗 ”的旅游胜地 ,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中外游人。2002年,山东斥山水产集团接管经营景区以来,积极实施大投入、大开发战略 ,先后投资3.2亿元,本照以赤山法华院为主线,以海文化为依托 ,贯穿崇自然,浸文化的特色主题,把赤山景区打造成为空间序列清晰,功能完备 ,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国际一流景区和中、日 、韩三国文化交流的平台。
赤山景区十大景观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拥有胶东著名寺院千年古刹——赤山法华院;中国首创震撼世界的观音动感音乐喷泉广场——极乐菩萨界;世界最大的海神像——赤山大明神;韩国海上王张保皋大使的纪念地——张保皋传记馆;中国北方民俗文化博览园——荣成民俗馆;中国最大的水石文化馆——世廉雅石馆;森林公园——天门潭;海上乐园——国际海水浴场;人居福地——凤凰湖旅游度假区 。是滨海风情游 ,山海景观游,渔业民俗游,宗教朝圣游的世外桃源。
石岛湾海水浴场
海上游乐园是建于石岛海滨的一个大型综合项目 ,它集海边运动、娱乐、商贸、科普 、探险、度假为一体,深入发挥海洋文化、渔家民俗风情文化。石岛湾万米海水浴场,水清浪柔 ,沙细滩缓,潮迹线下150米以内,最深处不足1.6米 ,是一处老幼皆宜的优良天然海水浴场,海水中荡漾着船型图书馆和别具一格的石器园,蟹 、贝、水母、海螺等海生动物造型的娱乐休闲场所 、健身中心、冲浪室,还有特色浓郁的四合院茅草房,别具异国情调的海边别墅,根据专家设计方案建设海上活动中心 ,开辟海上飞机、海上滑水 、水上摩托、沙滩排球、动力伞 、垫气球等一些参与性强、挑战性高、娱乐性浓的海边文化活动,可以让旅游休疗者充分享受海边、洗海澡 、听海潮的乐趣 。
桃园渔家民俗度假村
石岛桃园渔家民俗度假村位于石岛湾省级旅游度假区内。它北依秀丽的朝阳山,南临碧波浩渺的黄海 ,村东是一片诱人的桃园,西南是石岛湾优良的海水浴场。这里冬暖夏凉,四季宜人 。这里有山、有海、有滩;这里可游 、可钓、可攀 ,是休闲度假的理想胜地。因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很相似,而得名。石岛桃园度假村以渔家民俗度假为主体。可登山望远,亦可下海怡情;晓可观海上日出 ,夜可啖鱼虾之美 。
天后宫
天后宫位于石岛城区中心,面南而座,为三进庙堂式结构 ,布局严谨别致,造型古朴壮观。自1991年开放以来,游客络绎不绝。明末清初,山西洪桐县王一德 ,于乾隆十六年在此建天后宫,宫殿共分三进,为当时胶东一带较大的庙宇之一 ,据传当时进香朝拜者络绎不绝,曾盛极一时,后被人弃之 。为保护古迹 ,弘扬民族文化,1991年初,市政府投资50万元精心修复了天后宫后楼大殿、庙门 、戏楼、厅院 ,现今,院内奇石名雕精彩纷呈,吸引众多游人前来观赏。
本文已完
城厢开发较早 ,据考古调查,早在40 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至今,镇境内仍保存着诸多文物古迹 。
民国28年(1939年)和1955年 ,集美学校、省文管会泉州办事处与县文化管理部门先后在土楼村顶园山南坡发现5个唐朝贵族墓,出土唐瓷明器124件。墓中出土的古砖,印有“上柱国刺史武吕 ,乾封三年中”12字。乾封三年系公元667年,比安溪置县还早288年 。据《唐书·礼乐志》载:“上柱国为正二品 ”,爵位很高。此外 ,“未有安溪县,先有廖长官”之称的廖俨,墓葬员宅村埔土寻 ,土名“乌鸦墓”,1985年10月被安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安溪县城西侧2.5公里处的城厢镇同美村有座名山,名叫阆山 ,主峰海拔500余米,因山势似蹙浪而来,故又名“浪来山 ” 。在阆山海拔400米处的卧狮形岩上有座古刹,称 阆苑岩。岩始建于唐 ,岩中主奉阆苑祖师(菩提达摩圆觉禅),为安溪名岩之一。在岩宇北侧,有一峭拔石笋 ,高15.8米,周长18.3米,色如琥珀;上覆一石 ,面平可坐十多人;石笋与石崖仅裂一罅,岈然成洞,“夏至”日西照 ,光芒穿洞而出,蔚为奇观。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游览至此,标题“阆岩夕照” ,为“清溪八景 ”之一 。其中值得一书的是,历史上的阆苑岩曾以产白茶而闻名。岩宇北侧石笋与崖壁间原有古白茶数株,茶质特异,叶有白毛 ,泡而无色,其味奇香,价格昂贵 ,故岩寺大殿大门阴镌着一副古茶联:“白茶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是研究安溪茶史的重要例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 。1985年10月 ,阆苑岩被安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阆苑岩风景区被列入安溪一日游精品路线——茶都风光线,香客 、游客纷至沓来 ,千年古刹成为人们朝圣、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土楼村南山之麓有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39年)的千年古刹宗教院,是安溪置县之前已经兴建的少数佛寺之一,又是县境内最早传播宗教经典文化的发祥圣地 。寺院建于“龙霞出海”穴位之上 ,初名龙霞寺,奉祀释迦牟尼和观音菩萨,宋时增奉清水祖师。世传朱熹游览安溪胜景时,曾称赞宗教院为“状元圣地”。
仙苑村至今保存有“仙苑 ”碑 ,碑面阴镌“仙苑”二字,笔法苍劲,署款“晦翁书” ,碑背阴楷:“此碑原在薛坂,相传没潭中,每夜有光 ,渔人以为怪,采得之乃出,置磐石上 。其渡遂以‘仙苑’名。丙申书院成徙此。 ”后署“邑令曾之传记” 。民国期间 ,书院废,碑仍归立于古仙苑渡头旁的小山包上。
在县城南部城厢镇砖文村绿树成阴的五美山麓,有座始建于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的道观 ,名为福美宫(又称福尔宫 、福尾宫,后人以闽南方言“美”与“尾 ”近音而改称今名),崇祀玄武大帝。福美宫建在“风水”所说的“龟穴”上,聚天地精华 ,得山水灵气,自建成就非常灵应,求者无虚日。清乾隆《安溪县志》载:“康熙年间 ,白头贼蔡寅攻城,里人祷于神,扶乩批示 ,有‘六桥烧断无人烟,明日西方失大将’之语 。次日,贼断龙津浮桥十八艘 ,贼骁将攻城,果中炮死。人服其灵。 ”早在明清时期,福美宫玄武大帝就作为乡人的信奉之神 ,随着安溪乡亲入台开拓而分炉至台湾、金门等地,先后兴建了诸多分庙 。历经沧桑的福美宫印证了安台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对研究闽台道教文化交流提供重要的实物例证。1996年12月30日 ,福美宫被安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厢还有许多远近知名的寺庙和文物古迹 。奉祀由民及神的打虎英雄的灵著庙,位于员宅村埔土寻,五代时由小溪场长官廖俨建 ,是置县前安溪兴建的少数道观之一。始建于唐大顺中(890—891年)的显应庙,位于砖文村,奉祀感应尊王诸神;1986年重建显应庙时 ,出土“郡主墓道”碑刻,推断为唐中后期遗物,说明城厢厚安一带曾埋葬过皇亲国戚。闽王王审知建左都营于砖文村柳亭 。路英村出土宋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余克济先祖墓碑“余氏祖茔”。厚安谢氏家庙右侧有一处地名后詹埔 ,并称后詹井,相传是开先县令詹敦仁居住于厚安时所凿。路英村南山下有一处地名产坑,是唐末名士周朴隐居之地 。元代厚安各族人先后建午峰岩、三峰岩、大峰岩 ,所奉祀伽蓝尊王,即周朴化身。
石岛的旅游资源
法显,俗姓龚,平阳郡武阳(山西临汾)人。幼年时 ,三个兄弟先后夭折,父母惟恐法显也遭遇不测,在三岁时就让他剃度为沙弥 ,但仍住在家中。后因患病将死,才将他送往寺院 。病愈之后,法显就不再返回俗家。二十岁受具足戒 ,慨叹律藏残缺,因而发愿前往西域 、印度寻求戒律原典。法显在佛教史上,不独为佛教的高僧 ,在我国留学史上也是空前的第一人,他对民族文化贡献与影响,可说是光耀千古 。
西行
东晋隆安三年(三九九) ,法显约同慧景、道整、慧应 、慧嵬等人,由长安出发,取道河西走廊,行到张掖。适逢张掖大乱 ,道路不通,张掖王慇勤挽留,竭诚护持供养他 ,法显因而在此结夏安居。
在张掖期间,一行人又加入了智严、慧简、僧绍 、宝云、僧景等人,彼此结伴 ,向西前进至敦煌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一出敦煌,就是一片广大无垠的沙漠 ,幸而当时有太守李浩供给横渡沙漠的资粮,法显等人于是与智严、宝云等分别随使先行。沙漠之中,气候酷热 ,多恶风,沿途所经,上无飞鸟,下无走兽 ,遍目所极,茫然一片,只凭偶尔见到的枯骨为标帜。后经鄯善国(今新疆鄯善) 、乌夷国(今新疆焉耆) ,与宝云等一行人相逢 。当时的乌夷国奉行小乘教,一般居民不知礼仪,拒绝资助求法的费用 ,智严、慧简、慧嵬遂转向高昌(今新疆吐鲁番)求助,而法显等人则得到符公孙的供给,又继续向西南方前进。
在杳无人烟的沙漠中横渡 ,实为艰难困苦,一行人走了一个多月后,终于到达于阗国(今新疆和阗)。此地物产丰饶 ,人民信仰大乘佛法,法显等人因而受到优厚的礼遇 。不久,慧景 、道整随着慧达先出发前往竭叉国,法显等人则滞留在于阗国三个月 ,主要是为了观看从四月一日到十四日的行像盛会。结束后,僧绍独自一人随胡僧到罽宾,法显等人则经子合国 ,南行入葱岭,到达麾国过夏。其后,法显等人再翻山越岭 ,经过了二十五天,到达与印度接境的竭叉国,与慧景等人会合 ,并参加国王所举行的五年大施会。
东晋安帝元兴元年(四○二),法显等人向北印度前进,越过葱岭 ,地势惊险,常有恶龙吐毒风,又经年飘雪,当地人称为雪山 。到北印度境内的阮历国后 ,一行人又沿着葱岭向西南行,山路崎岖,千仞石壁 ,万丈绝崖。法显等人战战兢兢地攀过了七百多所简陋艰险的梯道,踏踩绳桥,越印度河 ,到达乌苌国,在此结夏安居。然后南下,历宿呵多国、犍陀卫国、竺刹尸罗国 ,到弗楼沙国,其间,僧景、宝云随慧达回国 ,慧应在此病故 。法显独自前往那竭国,与慧景 、道整会和,并在这里度过严寒的冬天。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四○五),他再回到巴连弗邑 ,广为搜求经律,当时的北印度诸国皆用口传,并无经本可抄 ,因此法显再到中印度,在城邑的摩诃僧伽蓝取得《摩诃僧只律》。据说,这就是只洹精舍所传的律本 ,十八部律由其衍生而出,是佛陀在世时,大众所共同奉行的法规 。此外 ,他又得到《萨婆多部钞律》七千偈、《杂阿毗昙心论》六千偈、《綖经》二千五百偈 、《方等般泥洹经》五千偈及《摩诃僧只阿毗昙论》。法显在印度停留期间,也用心学习梵文与梵语,抄得经律等 ,达成他入印度求律的目的与愿望。
同行的道整,远来印度的本意虽然是在求得戒律,但目睹僧团的法则及众僧的威仪严正,深受感动 ,因而决心留住于此 。法显则坚持要把戒律流通到汉土为目的,只好独自一人回国。法显沿着恒河东下,经瞻波国 ,于义熙四年到达东印度的印多摩利帝国,停留两年之后,泛海前往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在狮子国停留两年 ,得到《弥沙塞律》及《长阿含经》、《杂阿含经》、《杂藏》等梵本各一部 。
东归
义熙七年,法显搭乘载有二百余人的商船泛海东行归国,遇风飘泊九十日至耶婆提国(爪哇) ,在此住了五个月。
义熙八年,法显再搭乘贸易商船,航向广州 ,又遇暴风,经八十余日,才到达长广郡界的崂山(山东青岛)。法显登陆后,青州太守李嶷遣使迎请法显到郡城 ,热忱款待,法显在此住了一冬一夏。
法显从长安出发时,已经是六十岁左右的「耳顺」之年 ,一路西行,经六年到达印度中部,停留六年 ,归程经狮子国等地,又三年才回到青州,前后已经过了十五年 ,游历三十国 。
义熙九年,法显到京都建康,在道场寺与佛驮跋陀罗从事翻译 ,前后译出《摩诃僧只律》四十卷 、《僧只比丘戒本》一卷、《僧尼戒本》一卷、《大般泥洹经》六卷 、《杂藏经》、《杂阿毘昙心论》等,共计百万余言。
法显在建康居住数年后,再转往荆州(今湖北江陵)的辛寺,在此圆寂 ,享寿八十六岁。
作品
著《佛国记》(又称《法显传》) 。译《摩诃僧只律》四十卷、《僧只比丘戒本》一卷 、《僧尼戒本》一卷、《大般泥洹经》六卷、《杂藏经》、《杂阿毘昙心论》等,共计百万余言。
《佛国记》记载求法经验 、见闻及游历各国的风土民情、佛教状况等,提供后人西行求法的指南。这本书是我国僧侣旅游印度传记中 ,现存最古的典籍 。书中内容保存有关西域诸国的古代史地资料,为研究西域及南亚地区的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至今,《佛国记》仍是世人公认的不朽之作 ,近代并有英 、法、德等译本,备受各国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的重视。
后世影响
东晋末年,受法显影响 ,西行求法者络绎不绝,如康法朗、慧叡 、智猛等人西行 。南北朝时代西行求法者更为盛行,有昙无竭、昙朗一行二十五人、法力等三人 、宝暹一行八人 ,及道普、道泰、法盛 、慧览、道药、法献、惠生 、云启等,均独自西行。其中较有成就者,以昙无竭为代表。
石岛名胜古迹众多 。石岛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名胜古迹众多。赤山法华院由韩国人张保皋建于唐代,日本高僧圆仁法师曾在此修行多年,是中、日、韩三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1993年韩国崔珉子女士投资 、前任总统金泳三题字的“张保皋纪念塔 ” ,现已成为许多韩国及日本友人的朝圣之地。此外还有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凝聚石岛千百年来海文化的天后宫,有奇石峥嵘、云雾缭绕的天门潭,有万米银滩石岛湾海水浴场 ,有著名的画村牧云庵、渔村大鱼岛 、花村车脚河等20多处人文自然景观及赤山山脉的“送将口”、“武将地”、“养马夼”等正在开发的40多景点 。2012年接待中外游客144.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9亿元。
石岛赤山风景区
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 、石岛管理区境内,方圆12.8平方公里 ,东面隔黄海与韩国遥遥相望,被誉为是“佛教圣地 ”、“森林公园”、“大明圣境” 、“海岛民俗 ”的旅游胜地,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中外游人 。2002年 ,山东斥山水产集团接管经营景区以来,积极实施大投入、大开发战略,先后投资3.2亿元,本照以赤山法华院为主线 ,以海文化为依托,贯穿崇自然,浸文化的特色主题 ,把赤山景区打造成为空间序列清晰,功能完备,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国际一流景区和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的平台。
赤山景区十大景观交相辉映 ,美不胜收,拥有胶东著名寺院千年古刹——赤山法华院;中国首创震撼世界的观音动感音乐喷泉广场——极乐菩萨界;世界最大的海神像——赤山大明神;韩国海上王张保皋大使的纪念地——张保皋传记馆;中国北方民俗文化博览园——荣成民俗馆;中国最大的水石文化馆——世廉雅石馆;森林公园——天门潭;海上乐园——国际海水浴场;人居福地——凤凰湖旅游度假区。是滨海风情游,山海景观游 ,渔业民俗游,宗教朝圣游的世外桃源 。
石岛湾海水浴场
海上游乐园是建于石岛海滨的一个大型综合项目,它集海边运动 、娱乐、商贸、科普 、探险、度假为一体 ,深入发挥海洋文化、渔家民俗风情文化。石岛湾万米海水浴场,水清浪柔,沙细滩缓,潮迹线下150米以内 ,最深处不足1.6米,是一处老幼皆宜的优良天然海水浴场,海水中荡漾着船型图书馆和别具一格的石器园,蟹 、贝、水母、海螺等海生动物造型的娱乐休闲场所 、健身中心、冲浪室,还有特色浓郁的四合院茅草房 ,别具异国情调的海边别墅,根据专家设计方案建设海上活动中心,开辟海上飞机、海上滑水 、水上摩托、沙滩排球、动力伞、垫气球等一些参与性强 、挑战性高、娱乐性浓的海边文化活动 ,可以让旅游休疗者充分享受海边、洗海澡 、听海潮的乐趣。
桃园渔家民俗度假村
石岛桃园渔家民俗度假村位于石岛湾省级旅游度假区内 。它北依秀丽的朝阳山,南临碧波浩渺的黄海,村东是一片诱人的桃园 ,西南是石岛湾优良的海水浴场。这里冬暖夏凉,四季宜人。这里有山、有海、有滩;这里可游 、可钓、可攀 ,是休闲度假的理想胜地 。因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很相似 ,而得名。石岛桃园度假村以渔家民俗度假为主体。可登山望远,亦可下海怡情;晓可观海上日出,夜可啖鱼虾之美。
天后宫
天后宫位于石岛城区中心,面南而座 ,为三进庙堂式结构,布局严谨别致,造型古朴壮观 。自1991年开放以来 ,游客络绎不绝。明末清初,山西洪桐县王一德,于乾隆十六年在此建天后宫 ,宫殿共分三进,为当时胶东一带较大的庙宇之一,据传当时进香朝拜者络绎不绝 ,曾盛极一时,后被人弃之。为保护古迹,弘扬民族文化 ,1991年初,市政府投资50万元精心修复了天后宫后楼大殿、庙门 、戏楼、厅院,现今,院内奇石名雕精彩纷呈 ,吸引众多游人前来观赏 。
呈现城厢镇的旅游资源的核心内容解析,若这些分析对您的工作或学习有所助益,建议您将本站加入书签以便后续查阅。本文来自作者[keyanqianze]投稿,不代表屠杀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sja.com.cn/toutiao/139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屠杀号的签约作者“keyanqianze”
本文概览:关于城厢镇的旅游资源的讨论正在各大平台持续发酵,我们精心筛选了最新资讯,希望能为您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城厢开发较早,据考古调查,早在40 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
文章不错《城厢镇的旅游资源》内容很有帮助